全书阁 > 农家日常全文小说 > 第42章 重归乡里

第42章 重归乡里


  转年又是春。

  “我父要调走了。”初春微风带来了冷,高惠站在水阁里如是对成池说。

  调职就在近期,姑爷回京述职的时间更紧。

  “姑爷要调走了?”成池又反问一边,“怎么不留任了吗?”不是问高惠,答案很明显。成池不自觉曲了曲手指,虽有准备,来临了还是觉得突然。

  ……

  微风中一阵静默。

  “已是六年啊。”成池不免感叹。

  不知不觉成池来这已是六年,三年前送别卫家,三年后高家也要走了。地方官员三年一任,任漫离开。姑爷任了两任都是稳定卫大人的水务策略发展,虽是关要处,却不是长官。

  成池似乎有了准备,平静说着话,往水池里扔着鱼食。若是忽略手边碾碎的糕点,尚算举止得宜。

  “是的,六年了。”高惠添了几分惆怅,“一起同窗六年,如今我也快要走了。”

  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,哪里是不识呢?

  离愁别绪最是伤人,丝丝浸入心肺,无孔不入。

  老祖宗是成池初来时的倚靠,可六年里接触最多的到底是高惠,连卫昭也比不得。平日里一个院子住着,一起读书,一起娱乐,就连偶然升起的无聊心思时都一起上大街溜达。

  不过几日,又是一场长亭送别,几架马车,护卫七八人,人影应着车辙远去,高惠失落几日。成池也不好受,姑爷走了,高惠也呆不久。

  姑爷与卫大人不同,往京城调职不免不得动弹,在地方到能有些作为,所以姑奶奶和惠表叔是延后出发的,待姑爷职位下来去姑爷新任地,免去奔波。

  送别回来姑奶奶自个儿关院子里,几日没见着人,说是夜里凉了。

  春日反寒,成池觉得自己也有些着凉了。

  这年春里似乎总是别离。

  没过几天,白日里突然有下仆找秦先生回家,说老家送信有要事。成池是先生的弟子,不放心跟过去,见着送信的小子风尘仆仆,一脸倦容,打大门里,一路迎着先生家扑来。先生接到消息是长辈病危,若是婚丧嫁娶,该带上弟子成池。不过病危一说,带上成池路上到底不便。

  先生告别高家,叫成池高惠自律,不忘早晚读书,或可在书院学习取长补短。临行时还备好了两封书信,分别给成池高惠,说送于安山书院林先生。

  这是成池才知道那个风光霁月的林先生是安山书院的先生。

  安山书院成池听说过,江南四大书院之一,在天下间也是有名的书院,不过至少是秀才,成池高惠这样没功名是进不了安山书院的,不过高惠待不了多久,要是临时附学估计就在林先生身上了。

  不过先生一去不知多久,成池上学也没个定期,或许就不是临时几个月的事,天下第一神童的名头可以做个特招生,成池还是打算回乡取秀才功名,虽晚上几个月,走的更稳。

  接着信,晚上收拾行囊,第二日一大早,桃花渡口送别先生。

  船行一孤影。

  紧跟着,高惠不欲耽搁学业,也简单收拾去了书院,安山书院位于常宁府,离府城远些,回家是不便的。高惠去安山书院大概与成池在高家附学的行程差不多吧。

  成池忽的感觉偌大天地间又是自己一个了。

  成池离开时,送别的就只有姑奶奶了。比起高惠去书院的简单,成池回家的行李姑奶奶备了五六车,连车马带车夫只叫了车马行,大车小车的都是成池用惯的东西。

  行了五里,见短亭里一行人早早等着。亭外那人迎了上来,看着又几分眼熟。

  “见过成神童了,”是金家管事。

  成池中选童子科,“成神童”是童子科初选时有人的称呼他讨喜,一年时间过去了,倒是常宁成郎的称呼更多。

  似乎和金家老爷一脉相承,金家管事说话永远和气,行事永远圆滑。

  金家管事早年送信打过几回交道,加上打谷机一回,算有些交情。长亭外又走了五里,送行十五里路,离愁别绪刚起,见着认识的人,很是叫人心里顺畅。

  “有请。”金家管事一伸手,示意成池前去短亭。

  短亭外围了一圈人,里面坐着个小女孩,蓝衣飘飘。

  “金钗送别恩公,”那女孩敛首,叫人看不清脸,“听闻恩公爱花,一盆铃铛花送与恩公。”

  铃铛花就是桔梗花。这时候养桔梗的少,多是牡丹。不过这花养的好,不比野生花一朵的纯真样子,自有它娇养的柔美安静。

  金钗?

  金家的谁?

  饶是成池记忆不错,想起金钗谁,还是在脑海转了几转。有点莫名,不过一盆花,人家来送,还是收了。成池谢过,说了几句,别过金家人,再次走上回行的路。

  马车悠悠行,车轴转动声合着春风呼呼响,像有了热闹,驱着寒气。成池忽的有感,猛的掀起车帘,半探出身子回头,看着人似乎原地驻足,直到成为一个小黑点,完全消失不见了。


  (https://www.qshuge.com/2566/2566322/451082965.html)


1秒记住全书阁:www.qshuge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qshuge.com